为何是它们?东莞借展“容庚捐赠展”藏品大揭秘!
i东莞 2020-11-10 16:43:36

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目前正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通过300余件容庚先生及其家属历年捐赠国家的文物,全面展示东莞籍学者容庚学术、艺术成就和贡献精神。

容庚(1894-1983),广东东莞人,著名古文字学家,擅书画篆刻,精于金石考古与书画鉴藏。为向这位莞邑先贤致敬,东莞积极参与办展,从东莞市博物馆和莞城美术馆借出馆藏容庚先生相关藏品共计31件(套)。这些借展藏品是东莞和北京美术馆双方精心挑选出来的,这些展品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和故事呢?

莞脉传承

开启容庚“大家”之路

东莞以国际制造名城著称,同时也是一座人文荟萃的岭南古邑,是岭南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文人雅集,英才辈出。这31件(套)展品主要为容庚生前创作的书画作品,容邓家族名人名作,与顾颉刚等名家的书信、交往画作等,重点反映容庚的成长环境及其故里东莞的深厚文化底蕴。

容祖椿《扇面 背面丹桂黄鹂》

31件(套)展品中,容庚祖父容鹤龄书法作品4件,从叔容祖椿花鸟画2件,外祖父邓蓉镜书法作品2件。从这些作品和背后作者的人物关系中,我们可以勾勒出东莞文脉的一个截面,并窥见东莞深厚的文化底蕴。

容祖椿《扇面 正面白鸽》

东莞文化底蕴深厚,历代才人辈出。单就书画方面,明清以来,《广东画人录》收录了东莞明代画家12人,清代画家35人,占全书画家总数近15%。居廉、居巢在东莞可园十多年,开创了撞水、撞粉花鸟画技,岭南画派也从此发源并逐渐壮大。

鸡冠花扇面

得益于东莞文脉滋养,容庚族中有成就者辈出,祖父容鹤龄掌教石龙龙溪书院、顺德凤山书院多年,组织凤台诗社,民望极高;外祖父邓蓉镜为广雅书院(今广州广雅中学前身)山长,富收藏,精通篆刻;从叔容祖椿善画花鸟,是居廉弟子,画艺在岭南享有盛名;舅父邓尔雅印、书、诗、画皆负盛名;弟容肇祖是著名哲学史家;妹容媛是金石目录学家……容邓家族,书香世代,学术艺术成就享誉全国。

容庚出生、成长于东莞,受业、治学始于东莞。东莞在地缘、亲缘、业缘等方面对容庚治学、治艺产生了重要影响。1922年,抱着《金文编》北上求学前,容庚已在东莞深入学习了金石、书画、篆刻。其中,书画艺术受业于从叔容祖椿,脉接岭南画派始祖居廉,古文字学和篆刻则受教于四舅邓尔雅,并在邓尔雅的指导下,完成其成名作《金文编》初稿,开启其学术、艺术大家之路。

艺术意趣

将学术、收藏融为笔底功夫

2014年容庚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东莞史学专家杨宝霖曾表示,容庚在“金文方面的造诣基本掩盖了他在收藏、书画碑帖上的成绩。”容庚曾自称一生有两大嗜好:金石与书画。他在书画帖印研究上,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主要有《颂斋书画小记》《历代名画著录目》《丛帖目》等。

容庚篆书八言联

记者发现,不管是本次捐赠展中容庚创作的作品,还是东莞借展的展品,容庚临写金文、仿历代名家名作都占比很高。就东莞借展的31件(套)展品,容庚个人书画艺术作品共10件,其中临金文颂簋、宽儿鼎等青铜器上的铭文作品3件,仿唐寅、文徵明、张宏等历代名家画作5件,原创金文作品2件。

容庚临金文轴

容庚的这种艺术意趣的形成与其收藏和学术研究息息相关。著名书法家、本次容庚捐赠展览执行策展人吴国保告诉记者,容庚的收藏根本点是为了治学,不管是在青铜器、金文,还是书画艺术,其各种学术成就的取得都与其收藏有关。他从学术的角度切入促进收藏,以收藏促进学术研究,两者相得益彰。

容庚金文轴

在艺术造诣上,就容庚成就最高的书法而言,篆、楷、行、草、隶俱佳,尤工金文,用笔稳健而自然,有沉雄古雅之趣。他生前多用小楷书写,其字以欧体、柳体为基础,以篆意入楷,凝重古朴,元气浑成。

容庚仿戴进湖山结夏图轴

为更好地研究金文,容庚喜临两周钟鼎文字,不知不觉将金石之学入书法,既有出处,又显底蕴。具体而言,就是用笔圆方兼济,质朴安详,线条凝练有力,金石味浓厚。容庚的学生周树坚曾表示:“容老的书法,书卷味很浓,写得平和,全因他的学识之深。”

往来鸿儒

他的朋友圈时代精英云集

容庚捐赠展中的“交契名贤称时誉”版块,主要展示容庚与时贤们的书信交往,书画篆刻往来。其中包括当时的学术精英,如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顾颉刚、罗复堪、马衡、启功等多人的作品。

据悉,容庚在京期间,得到王国维、沈士兼、马衡等众多名家指点,又与顾颉刚、商承祚、郭沫若等师友以及伦明、张次溪等同乡相互探讨切磋。东莞借展的展品中就有顾颉刚、商承祚等人的作品,这些书画往来作品见证了容庚与这些国学大师、一代鸿儒、学术精英的密切关系,记录了不少文人佳话。

其中,商承祚的“泣书”(陈卢荻撰写的挽容庚诗),在叙述惊闻容庚去世的事实和反应、评述容庚一生的同时,满纸不舍与悲伤,以至于“挽诗写罢泪成行”。容庚与商承祚在天津结识,曾一起在中山大学教书。二人惺惺相惜,彼此一直奉对方为挚友,虽经常为学术而争论却从不伤情谊。故而,当“惊闻”容庚去世的噩耗,商承祚深感“倍黯伤”。

挽联 挽容庚(陈卢荻诗)

容庚交友广泛,在书画艺术界,也多有知音。在京期间,他接触到了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司徒乔、周怀民、蒋兆和、以及溥儒等一大批艺术家,彼此往来频繁。东莞借展的展品中,还有两幅容庚的画像,分别是徐熹作的《容庚像》(国画)和司徒乔作的《容庚像》(素描)。故容庚还在徐熹作的《容庚像》上用金文书写了《论语》中的“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句话,作为题跋而自勉。

家国情怀

毕生收藏都捐赠给国家

容庚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收藏家。其一生专精学问,著作等身,收藏宏富,晚年将毕生收藏捐献给国家。

1934年容庚《武英殿彝器图录》刻本

容庚《宝蕴楼彝器图录》刻本

东莞借展的展品中还有《宝蕴楼彝器图录》《武英殿彝器图录》两本著作和4张证书。前者和1927年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论文审查证书(《金文编》作为容庚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得到一致认可,并取得优良成绩)等,从某个侧面见证了容庚的两大学术高峰——古文字研究和青铜器研究。这些展品都是容庚家属捐赠给东莞的。

而展品中的2张捐赠证书,则从另一个侧面见证了容庚无私的爱国情怀。其中,1956年文化部颁发的褒奖状,见证了当年容庚将20件商周至元代的青铜器捐与国家;广州市文物管理处颁发的奖状的背后故事是,1956至1980年间,容庚先后将1007件(套)书画捐与广州市美术馆。

容庚先生褒奖状

广州市文物管理处关于容庚捐赠奖状

值得一提的是,容庚辞世后,其子女后人遵循遗训“学术乃天下之公器”,陆续将其生前未及捐赠的文物捐献给国家。如,2019年,容庚家属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自刻、他人刻和收藏的177枚容庚藏印。2020年,家属再次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容庚书画作品5件,摄影图片文献78件以及容庚《颂斋藏印》原钤印谱一函四册。

据各受捐机构不完全统计,容庚及其家属先后捐赠青铜器200余件,历代书画1200余件套,古籍善本1万余套册,金石拓片、丛帖、名人信札千余件,以及大量的著作手稿、刻本、抄本。其捐赠之精、数量之多,世所罕见,为国家文化集藏与积淀,做出巨大贡献。

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在容庚捐赠展开幕式上表示,“容庚捐赠展张扬容庚先生的艺术成就,张扬了容庚先生的爱国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学者、文化工作者、群众很有教育意义。”

全媒体记者 沈汉炎/文、视频

东莞市委宣传部供图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