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互联网+教育”战略 打造东莞慧教育
广州日报 2019-05-17 15:47:34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文公布了2018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名单,全国仅有40个区域入选。东莞是广东省唯一入选区域,在广东教育界“一枝独秀”。

据介绍,东莞市以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为重要抓手,先后实施“慕课教育信息化”等五大工程,构建了为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支撑的“网络学习空间”。东莞市教育局对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通过“互联网+教育”战略来打造东莞慧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使东莞教育水平高质量均衡发展。

统一规划

构建五级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

东莞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统筹规划全市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按照“基础性服务由市级建设、个性化服务由镇校两级建设”的原则,先后通过“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慕课教育信息化工程”、“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教学资源建设、运维和研训服务项目”、“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奖励项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五大工程项目建好基础性服务,并逐步对接上级部门服务体系和镇校两级的个性化服务,构建起国、省、市、镇、校五级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

东莞教育局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市教育局局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科科长担任实施小组组长。教育信息化工作行政统筹由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科负责,各教育管理业务科室牵头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教研室牵头推动教学应用,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育装备中心负责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教育信息中心(电教馆)负责信息系统建设并提供相应技术服务。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引入外部力量共同参与才能更加可持续发展,按照教育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的指导思想,东莞市发挥政府主导力量,与中国教育科院、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科研所签订合作协议,为东莞教育信息化提供顶层设计指导和专家咨询服务,与包括中国电信、华为、科大讯飞、腾讯、百度、网易在内的多家企业在教育云建设、网络安全建设、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通过引入第三方应用或购买服务的形式,既最大化发挥了企业参与建设运营的效用,也充分考虑了学校一线应用的需求,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协作生态。

超前部署

教育网络服务到达“最后一公里”

东莞市教育部门超前规划部署教育城域网提速升级工作,为学校提供高速、可靠、全覆盖的网络服务。2018年,东莞教育城域网宽带总出口升级为40G,学校可按需接入百、千、万兆宽带。目前全市已有885个单位接入了教育城域网,全市中小学校校园网建成率为94%,并逐步实现统一实名登录认证的校园WiFi全覆盖,使教育网络服务到达“最后一公里”。不管是速率、可靠性、覆盖程度等指标上都达到省内外领先水平,为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为解决学校技术运维人员紧缺、一次性投入较大经费等问题,东莞市教育局根据等级保护三级标准、采用先进的超融合+云计算架构,在2018年率先建成了省内第一个地级市教育云(包括260核CPU、6.6T内存、390T裸存储容量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池),创新运维服务机制,将教育云划分为市级云和学校云,市级云由市教育局按年付费购买服务,学校云由学校按需购买使用,专业技术服务团队提供标准化运维和安全服务。目前已集中托管了45个市级信息系统,3个镇街、25所学校的多个信息系统,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2016年至2020年,市财政对175所民办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予以奖励,重点扶持薄弱民办学校。截止目前,131所民办学校的建设项目立项,并完成奖励85所民办学校共计4824万元。通过前期市镇两级财政投入近300套优质课堂自动录播系统、智慧课堂教学环境,形成了示范效应,带动全市各级财政配套投入更新完善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全市师生使用的计算机配备充足,网络多媒体教室占普通教室的比例为91.3%,师机比达1:1,生机比为8.4:1。

市教育局通过多种举措全方位监控管理教育系统网络信息安全,实时监控审计教育系统内10万台终端的联网风险,做到了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零发生”。

便民惠民

构建体系完善的“慧平台”

按照教育部“三通两平台”建设要求,市教育局整合建设了五大体系应用系统,包括:教育资源(为师生提供教与学的数字化资源)、教学应用(为师生提供信息化教学的工具)、教育管理(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业务管理服务)、教师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惠民(为家长和市民提供教育信息服务),面向普通中小学、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学校应用,东莞310万师生、家长“一人一号”即可登陆hui.dgjy.net使用所有相关的“慧平台”。据悉,东莞教育服务平台五大体系齐全、登陆操作便捷,目前国内还少有地市能做到。

东莞是首个与省教育厅实现数据交换的地级市。据东莞市教育局介绍,在教育云的基础上构建了教育大数据池,逐步汇聚“慧平台”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并实现共享应用,并制定了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规范,打通国、省、市、镇、校上下各级教育管理和教学应用,2018年已经与省教育厅和市直各部门共享平台实现实时双向数据交换。同时,将基础数据开放给各镇街和学校通过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体系进行接入(已通过和长安镇的数据对接测试),支持包括粤省事、微信、QQ等第三方登录方式,为师生教师登陆提供便利,也为后续各级各类数据汇聚及教育大数据分析打好基础。

不仅如此,通过与网易慕课(中国大学MOOC)合作搭建符合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学习生态的东莞慕课平台,实时引入经教育部认定的2500多门优质慕课课程资源,供全市师生随时随地学习。其中有685门的课程资源可供学校结合自己办学特色和需求修改编辑,形成校本课程开放给学生自主学习。目前,共有26所学校开出381门校本慕课课程,参加慕课学习人数超过2.7万人次。2019年,市教育部门将结合东莞市民素质提升工程需要,将平台改造升级为东莞全民素质教育提升平台,引入优质技能、素质提升慕课,通过慕课学习的方式提升产业工人技能、市民基本素质,为东莞产业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公办学校与结对帮扶的民办学校也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协作社群”实现一对一师徒教案精准指导、学科团队之间网络协同备课,打破时空限制,最大化发挥公办学校名师效益,实现教育信息化精准帮扶,提升薄弱民办学校教师教学教研水平。2018年,莞城中心小学和东晋实验学校、大朗巷头小学和东明学校已累计开展450次线上教学设计指导活动。

融合创新

新型教学模式优化传统教学流程

市教育局创新运用互联网、“慕课”的理念、思维和模式,结合东莞实际实施具有本市特色的中小学“莞式慕课”教学改革,先后确立了石龙、松山湖两个试点区域、117所慕课试点学校。去年,遴选出10所试点校开展智慧课堂平板电脑教学试验,涌现出分层教学、小组协作、可视化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优化了传统教学流程,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加高,同时也促进优质师资共享,推动了区域教育公平。

此外,以家校沟通为切入点,推出全国首个规模化应用的公益性家校沟通平台“微课掌上通”APP,打造成为权威教育资讯发布、优质教育资源推送、学习行为数据记录的移动端“网络学习空间”,促成师生、家长形成学习发展共同体。去年,平均每月每个班级为家长推送35条信息,每月每班收到家长点赞563次,教师、家长(学生)常态化使用率分别为79.57%、75.06%。

继“全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基地”落户东莞之后,2018年东莞入选“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首批领航学校3 所、种子学校5 所、种子教师1 人,5所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广东省教育信息化中心校”,7个学校被认定为“广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示范项目校”。在教师发展方面,线上线下参与40多场“慧教育·慧资源·慧应用”、10多场“慧教育·融合创新”等系列专题研训活动的教师超过20万人次;在学生发展方面,通过由名优教师担纲的“东莞学堂·在线名师课堂”活动,利用周末或假期通过网络平台面向学生授课,开课1160 课时,辐射学生10 万多人次。(文、图/记者 李直建)

编辑:朱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