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日报社35周年社庆特刊 | 才汇莞邑大地 创新热潮奔涌
i东莞 2021-06-01 05:57:30

人才是第一资源!

奋进的东莞,求贤若渴;发展的东莞,海纳百川。

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单位,“招贤纳士”成为各行各业当下热议的话题。持续改革创新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丰富人才牵引带动全市创新生态整体提升的新内涵。点击近年来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图谱,可以发现,莞邑大地精英汇聚,人才带动创新热潮奔涌,绘就了一幅人才强市的壮丽画卷。

■2020年12月11日,2020“东莞人才之夜”精彩上演。图为海外人才团队代表访谈 记者 程永强 摄

政策革新引领

开辟引才育才“快车道”

“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非常完善的供应链优势,让拓斯达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长……”去年12月11日,在一年一度的“东莞人才之夜”上,东莞高层次人才代表、机器人行业引领者吴丰礼站在台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诠释了东莞为何会成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高地。

这个自称“学历不高、资质平庸、慢热……”的江西青年吴丰礼,一手创办了东莞机器人行业的领军型企业,率先扛起“机器换人”的大旗。

从2001年来到东莞,他凭借自身努力和东莞优渥的成长环境,从一名退伍军人成长为一名行业的领军型企业掌舵人。20年来,他的成长和发展,与城市密不可分,东莞赋予了他成长的环境,也给予了他成功的机遇。

尤其是东莞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密集出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实现科技、金融、人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吴丰礼和他的企业受益于此。

借助政策利好的东风,吴丰礼成功带领拓斯达登陆创业板,成为广东省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机器人生产企业,公司入选“中国最具潜力企业”,他个人入选国家、省、市多个人才工程项目。

吴丰礼在东莞这片创业创新热土上扎根发展的故事,是东莞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生动缩影。

■2020年9月20日,“才聚莞邑 智汇湾区”2020东莞市(第十一届)校企合作洽谈会直播系列之“就爱你,东莞”活动举行 记者 蓝业佐 摄

2011年,《东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吹响加快建设“人才向往与集聚之地”的号角,东莞不断提升人才工作的优先级,并在顶层设计上不断完善优化全市人才战略。

2014年,《东莞市市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出台;2018年,东莞开始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2020年,《东莞市优才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

东莞通过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一步步地释放着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尤其是2019年7月获批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以来,东莞紧抓人才第一资源,针对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短缺等发展难题,积极推动人才资源供给侧改革,为建设改革创新实验区、打造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撑。

■5月24日,2021年广东省暨东莞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市体育中心广场举行。图为汽车技术技能展示 记者 蓝业佐 摄

打造用才“大舞台”

鼓励企业释放人才能量

5月21日,恰逢传统小满时节,“莞邑工匠”张政宽顶着满天星斗,风尘仆仆地从苏州赶回常平镇的家中。

“这次去苏州,主要是在那边为他们安装调试智慧城市多杆合一系统,目前进展非常顺利。”虽然略显疲惫,但项目进展顺利和马上就能与家人小聚的喜悦,让他的心情顿时畅快了不少。

作为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总监,这两年,随着一个个研发成果的问世,张政宽出差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几乎每周都有一半的时间在外地奔波。

“这是市场对我们的认可,成就感、收获感爆棚。”张政宽所说的智慧城市多杆合一系统,是他带领团队历时4年多研发的技术项目。这个技术打破了“多杆合一”过程中,多个功能设施无法通过一套系统运转的行业性技术壁垒,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市场青睐。

回家的路上,张政宽不停地抬头仰望星空,情不自禁地回想到了2008年他第一次到东莞时的那个夜晚。

“你知道宁夏的西海固吗?对,就是那个全国闻名的贫困山区,我就是那里走出来的娃。第一天来东莞的晚上,就是这满天星斗让我有了家的感觉,每逢这样的夜晚,我总是会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张政宽说。

“你见过哪个企业,敢把核心技术的研发重任交到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身上?我就见过。”2008年,张政宽刚毕业进入勤上光电,企业就放手让他组建研发团队,研发灯具亮度远程智能无级调控系统。张政宽没有辜负企业的期望,两年后就在全球首创了远程智能无级调控系统,东莞的路灯因此实现了根据交通情况智能照明,在原有LED灯节能50%的基础上,二次节能近30%。

给人才提供“大舞台”,企业并不是一头热血、毫无根据。这背后是东莞“放手让广大知识分子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的生动实践。如出台全国首个研发人才专项扶持政策,投入2亿元强化研发人才引育;又如,推动条件成熟的企业试点构建企业技能生态系统,打破政府主导的单一评价模式,指导、支持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将技能人才的评价权完全交给企业,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 记者 郑志波 摄

人才赋能

厚植发展新优势

一直以来,东莞都深谙用才之道。人才的成长和汇聚效应,也用肉眼可见的成效,回馈着东莞这座新兴一线城市,尤其是跨过不同寻常的2020年,这点更加明显。

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82.5亿元,向万亿俱乐部发起冲刺,并首次跻身“中国综合经济竞争力城市榜”前十强;2020年,纵然是在形势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东莞经济增速全年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1%,总量达9650.2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数据诠释着底蕴与活力,东莞人才工作与创新崛起同频共振,奏响了人才与发展的最美和弦。数据的背后,得益于东莞人才工作在“扩大增量”的同时,注重“盘活存量”,加强人才培育。

累计认定评定特色人才444名,市财政累计投入住房补贴、个税补贴、引才奖励等1.46亿元;出台首个人才评价改革品牌方案,推动职称评审权下放;打破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科研人才评价的身份、证书限制,集聚300多人科研队伍,使之成为东莞科技创新重要引擎;出台全国首个研发人才专项扶持政策;出台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总体意见,形成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选树“首席技师”“莞邑工匠”……

重才、引才、聚才、爱才、用才……在人才强市战略的推动下,如今的东莞大放异彩,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形象不断刷新,人才高地正在形成,一座让人民工作得舒心、生活得暖心的城市正在快速崛起。

■工作中的孟昭光 受访者供图

■新气象

“莞邑工匠”孟昭光:

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他曾在外企磨练6年,努力付出却一直无法触碰核心技术。他立志要为民族工业振兴尽上一份力,毅然放弃了外企安逸的工作,来到东莞的民企,牵头研发了任意层互联板工艺新流程,填补了国内在该项技术上的空白。他叫孟昭光,2019年东莞首届“莞邑工匠”,现任东莞市五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级研发工程师。

2006年,孟昭光刚毕业就被广州一家外资企业挖走了,在企业负责现场工艺管理和参数设计类工作。之后,他又先后被两家外资企业请去做品质管控,转眼间6年时光就过去了。

“虽然自己的专业基础越来越扎实,但是,关键的核心技术完全被封锁,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外企的“紧密防守”让从小就有工匠梦想的孟昭光憋了一口气,他要向国外的技师证明,中国工匠一样能非常出色。

2012年,孟昭光来到了民营企业东莞市五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他遇到了同样有着振兴民族工业梦想的老板。

“一到企业,就有师傅传、帮、带,企业非常重视研发,毫无保留地培养研发人员。这让我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在五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孟昭光在电路板的天赋逐渐被挖掘,技术飞速提升。

2015年初,4G技术的兴起在电路板的研发设计上掀起了新一轮技术“革命”,但是,关键的核心技术同样被国外所垄断。为打破这一垄断,五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广东工业大学共同研发广东应用型科技重大专项,开始向电路板行业新工艺展开攻坚,孟昭光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

由于任意层互联板技术对叠层的对准度、精细线路的制作、材料和制造工艺参数要求都非常苛刻,所以团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研发、实验、修正、再实验、再修正的历程。

在市政府的鼓励资金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钻研探索,孟昭光终于带领团队开创了任意层互联板工艺新流程,解决了层间任意互联和热散失带来的信号损耗等问题,填补了国内在该项技术的空白。

项目成功后,很快就被运用到生产中进行量产,当年产品的销售额就达6亿元,价格比国外产品低了20%,为国内的上下游企业节省了大量的生产成本。

记者 王子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