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日报社35周年社庆特刊 | 聚力改革攻坚 增强发展动能
i东莞 2021-06-01 05:44:41

4月22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正式奠基,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步启动。

4月29日,位于松山湖东部工业园的海丽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动工仪式举行,这标志着松山湖东部工业园统筹开发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5月上旬,《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对外公示,松山湖科学城将以打造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城为总目标,试水首席科学家等制度,从而全面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实际上,这是东莞改革系统集成按下“加速键”,力争取得新突破的一个系列缩影。

一年多来,围绕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东莞以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统揽,以改革的方式破解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并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成果。

■4月22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这是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拍摄的室温自动探针台 新华社图

从“产业园”蝶变“科学城”

4月29日,位于松山湖东部工业园的海丽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动工仪式举行。这是自2019年初正式纳入松山湖统筹开发以来,松山湖管委会统筹引进的第一个开工建设项目,标志着松山湖东部工业园统筹开发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当前,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连片开发的土地已然成为一个地区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同时,在参与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东莞各镇村组过去的各自为战、分散发展,导致出现产业、城市设施难以有效集聚,产业布局、土地资源没得到高效统筹等诸多问题。

因此,“拓空间”也成为近两年东莞的一项重要工作。松山湖东部工业园2019年正式纳入松山湖统筹开发,2020年松山湖东部工业园正式启动。松山湖和企石统筹发展东部工业园,能以最快速度让为数不多的连片开发土地从“生地”变为“熟地”,招商引资,引凤来栖。

■科技共山水一色的松山湖 记者 郑志波 摄

作为松山湖高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山湖东部工业园由松山湖管委会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统一运营、统一服务,旨在打造松山湖乃至全东莞新的经济增长区。

按规划,松山湖东部工业园将按照松山湖2.0的标准,以高端低碳、绿色智慧为方向,重点承接高端智能精密制造产业、新兴科技产业、环保节能等高成长性企业,并支撑松山湖研发创新,与松山湖共筑制造核心。

这次由松山湖统筹引入松山湖东部工业园的第一个项目海丽新材料生产基地,正是在此背景下的最新进展,松山湖科技创新资源“流”出松山湖,流入功能区。除了海丽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外,还有安美润滑油等两个项目将于年内正式动工。

除了松山湖东部工业园统筹开发渐入佳境,东莞正在下一盘“大棋”: 4月22日,在省市领导、近百家媒体的见证下,全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松山湖科学城)奠基石正式揭幕,一系列重磅活动同步举行,引人瞩目。自2001年“出世”,从科技产业园到国家高新区,到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2020年被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20年来,松山湖一步一台阶,一步一进阶。自2021年起,开始攀登原始创新的科创高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

随着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步启动,18位著名院士专家受聘担任科学城顾问,8家科技企业牵手中科院系统,推动一批高新技术转化落地……以全面启动为起点,松山湖科学城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将在更高起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助力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日前,东莞通报了2020年度十大优秀改革项目和十个基层优秀改革创新案例,构建创新生态推动松山湖科学城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立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统筹协调机制、强化投资松绑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创新推进镇村工业园升级改造等项目入选2020年度十大优秀改革项目。

东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的转变。图为拓斯达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记者 郑志波 摄

从“制造大市”转向“智造强市”

东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形势任务,聚焦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推动改革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以建设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统揽,把握重点关键,用好上级支持,突出重要领域,聚焦关键环节,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东莞深入推进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引导5个基层实验区在“工改工”、莞港经贸合作等方面开展差异化改革探索。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台资企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省外资外贸发展赋能升级试验区、省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充分利用上级解决耕地历史问题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布局。选树一批具有东莞特色的改革品牌,争取国务院督查激励,将更多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的转变,是东莞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核心之一。

如今的东莞,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首个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传统产业不断深化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企业“倍增计划”取得扎实成效,“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加速转变。

在“十三五”期间,东莞上演一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深层变革,从以机器换人为代表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到数字化转型,“东莞智造”成为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十三五”时期,东莞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推动企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累计推动3223个项目实施技术改造,直接拉动设备技改投资323.6亿元,全市技改投资年平均增速达11.4%;推动全市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16年11.9万元/人增至2020年16.5万元/人。

此外,东莞推动“放管服”改革与“数字政府”建设有机结合。着力打造“一卡一证一线”改革品牌,以三代社保卡为基础推出“多卡合一”的市民卡,连通医疗、金融、征信等涉及民生的各项政务应用,扩展公交支付、智慧校园等应用场景;探索企业准营改革,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许可证;升级扩容12345政府服务热线,开通企业服务专席,提高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深入推进政务数据大脑和城市运行中心建设,开展政务服务“四免”优化,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快部署至镇村。将各政务应用以及生活服务App进行集成统一,实现市民、企业通过一个端口即可畅享便捷服务。

将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未来,东莞将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要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形势任务,将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要聚焦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通过改革加快产业升级赋能,通过改革强化科技赋能和空间保障,通过改革提供最优的综合环境,推动改革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要着眼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推动改革朝着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发力。用好省给予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畅通企业内销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堵点;以创建省外资外贸发展赋能升级试验区为抓手,改革创新扶持外资企业转型的体制机制,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东莞市重大战略发展平台已经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了积厚成势、提速突破的关键阶段,要依托这些平台,推动改革政策形成系统集成和叠加效应,推动实现更大突破、更强引领。要注重加强改革统筹,强化协同推进,以系统观念和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以正向激励促落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注入强大动力,为全省实现总定位总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制图/李淑君

■新气象

以“他山之石”激发改革创新动力

4月27日至29日,东莞市政府代表团赴江苏苏州、浙江台州、福建泉州考察学习新产业新动能培育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链接国际国内双循环等方面的经验成效。

其间,记者跟随代表团考察。一路走来,既切身感受到三个城市经济蓬勃的发展态势,又深刻体会到改革创新为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苏州工业园区一样遇到土地开发瓶颈的问题,必须通过“拓空间”、城市更新的方式争取到更多发展空间。这几年,东莞市委市政府聚焦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为土地收储带来了政策利好。但空间怎么“拓”、土地怎么收储、利益共享机制如何保持其“生命力”……这些都是需要东莞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方面,苏州工业园区二次开发经验,让代表团成员领略到了充满活力的先进理念、改革精神、创新之风和市场气息。比如,利益共享机制方面,园区招到好项目、大项目,在招商过程中就引入投资方以及土地、厂房的业主方,大家坐下来一起谈,如果都看好这个项目,投资方与业主方可以谈,以土地或者厂房入股的形式,成为股东之一,大家一起努力做好做大这个项目。

在台州制造数字赋能中心,代表团一行参观了过程工业数字化企业示范线,详细了解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以及数字化转型成功实践。据了解,台州制造数字化赋能中心由台州市政府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在数字化工业、智能基础设施、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大家认为,台州主动拥抱数字化变革,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新动能,值得东莞在实施数字赋能行动计划中学习借鉴。

泉州市的石狮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通过发力市场大循环,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形成“买全国、卖全球”外向型商贸新格局,积极深化集成外贸领域改革举措,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推广扩容,打造“一个试点全省共享”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石狮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经验,为东莞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东莞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正是通过这样的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的学习之行,对标先进、凝心聚力的收获之旅,以“他山之石”激发改革创新动力,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首席记者 李金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