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在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2020-2021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中,来自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名学生捧回一等奖。
归来不久,团队里两名毕业班的师兄被企业签走,而郑佳豪还有一年课程,他选择泡在学校实训室里,继续用奋斗将梦想打磨出耀眼光芒。
从小热爱做手工
都说模具是工业之母,模具才能使产品达到量产,而模具的品质更是决定了产品的价值。数十道严谨的工序、精度以“丝”计算(1毫米=100丝),一丝不苟背后,其实是追求完美极致的工匠精神。郑佳豪自己都没想到,童年喜欢做手工的小爱好,一旦遇上合适的土壤、经过悉心栽培,竟能开出这样美丽的花来……
郑佳豪是湖北人,曾经是一名留守儿童。在老家跟爷爷奶奶待到小学二年级,才转学来东莞到父母身边。
在老家的日子,一年能见父母的次数有限,但郑佳豪不太让大人操心,他有自己的乐趣——做船模。繁多的零件旁人看了或许觉得头疼,可郑佳豪埋头一拼就是数小时,碰上缺少零件了,他还要自己动手做。一直到组装好顺利下水,胜利的笑容才会浮现在他脸上。
“看到车床就很喜欢。”郑佳豪说,父母在家具行业工作,父母工作时,他也爱观察别人做活,有时会自己捣鼓些东西,还曾组装出一台无人机。
转眼中考完。郑佳豪觉得自己在文科方面有些吃力,在家里人的建议下,他选了机电专业。“没去之前不了解,一学就发现很喜欢。”就这样,他一头扎进了模具制作的世界里。
一头扎进模具的世界
“这几个学生,真是太优秀了!”提起郑佳豪团队里的三个人,他们的指导老师雷芳高兴得一直夸。在雷芳看来,这几个孩子沉稳、有耐心、吃得了苦又爱钻研,是难得的好苗子。
2020年,郑佳豪来到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于机械2年班。其实他没来之前,学校的老师已经“盯”上他了。郑佳豪的两个师兄(朱万焕、谢杰辉)比他早一年入学,深受任课老师的喜爱,一听推荐说还有同样热爱这行的师弟,老师赶紧就把郑佳豪“预定”了。
老师的喜爱是有原因的。雷芳告诉记者:“这几个孩子钻研模具,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竞赛赛程分为4小时的设计阶段和3小时的加工装配阶段,早上9点开始训练,他们没一个人会迟到,特别靠谱;一上手就是练4个小时,等收拾完工具,到中午一两点才吃饭;吃完午饭又来练习,晚饭经常是到八九点才能吃;吃完还会讨论一下训练心得,做总结。这样的学习生活他们不只坚持一天两天,而是天天这么过来。我是眼看着他们一天天进步的……”
苦练技术寻“匠心”
经过设计、切削、抛光、装配等数十道工序,方方正正的钢料被加工成造型复杂、尺寸精确的高精度模具。任何一个工序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凡有一点点偏差,对后面工序的影响都很大,甚至可能导致产品的报废。
要确保注入塑料原料后不漏胶,型芯和型腔加工好后要打红丹,根据红丹的情况来修磨配合间隙,修得越好,做出的产品披锋越少。为了做好这项非常有挑战性的钳工活,郑佳豪一遇到修配训练,就要专注几小时,在夏天衣服常被汗浸透,但他一点不觉得辛苦,反而乐在其中。在训练过程中心无旁骛,不断做到“更快、精度更高”,体验到精益求精的乐趣。
说起那项让团队在众人前大放异彩的比赛,也离不开老师的辛苦付出。为了取得好成绩,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几名老师组成指导团队,放弃休假陪着学生练习,对一个环节都要求精益求精,要求质量更好,速度更快。为了突破技能短板,老师们去学校合作企业学习、向企业师傅请教,才使得团队水平不断提升。
郑佳豪表示,其实赛场上也并非一切顺利,但好在平时训练中,他们已碰到并解决过各种各样的难题,甚至是按最高难度挑战的。当赛场上出现模具装配问题时,大家都非常冷静,根据情况调整时间,有条不紊地进行模具调试,再注胶成功!
看到学生们这样努力,老师不但倾尽全力去教,关键时刻也乐意推上一把。赛后不久,在一次企业调研中,听闻有企业急需高精度模具制造人才,雷老师推荐了郑佳豪团队里两名毕业班的学生:“听说获过省奖,企业的负责人特别高兴,当场就拍板让学生过去。”
如今,郑佳豪回归课室,继续完成学业。偌大的实训室里,休息时间时常只得他一人埋头练习。他说,未来希望自己能在模具行业继续发展,成为真正的技能工匠!
文字:王子玺 通讯员:查雨霏
摄影:通讯员 查雨霏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