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建成超200公里!东莞制定2021年度碧道建设任务清单
i东莞 2021-04-14 20:05:28

在滨海湾沿着茅洲河慢跑,到同沙水库环库碧道观鸟,顺着松山湖碧道骑行……全市34个镇街(园区)的碧道建设今年全部安排上了。

4月14日,记者从市河长办了解到,东莞已制定2021年度碧道建设任务清单。今年东莞要建成218.16公里碧道。越来越多美观实用的碧道,就会出现在家门口的亲水平台旁边,成为市民群众锻炼休闲、亲近自然的新去处。到2030年,东莞碧道建成长度将达1000公里,基本形成覆盖全市河涌的慢行系统。

▲碧道将构建“通山、达海、下水、进城、入村”的游憩网络

着力打造亲水生活圈

建设万里碧道是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决策部署,东莞深入领会碧道建设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充分发挥河涌密布的水域优势,围绕“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营造与游憩系统构建、共建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六个方面,按照“三年见雏形、六年显成效、十年新跨越”的目标要求,制定“分步走”规划,分阶段稳步推进东莞碧道建设:

到2022年,规划建设碧道总长度524.6公里,确保建成不少于350公里碧道,全市碧道网绐雏形基本建立;

到2025年,规划建设碧道总长度837.8公里,确保建成不少于600公里碧道,全市重点河涌河段基本建成碧道,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好去处;

到2030年,全市碧道建成总长度达到1000公里,基本形成覆盖全市河涌的碧道网络;

到2035年,全市碧道建设长度和品质持续提升,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全面呈现,基本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美好愿景。

事实上,东莞在碧道建设可圈可点。2019年5月,东莞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及麻涌河一河两岸纳入省级万里碧道试点。在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麻涌河一河两岸,实施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工程项目,贯通水岸空间,优化水质环境,完善便民设施,实现碧道、绿道、水道互联互通,成网成片,满足人们水岸游憩的基本需求,带动产业升级。

碧道建设不但治出了一江清水,而且激活了两岸空间,周边生态环境质量正不断攀升。

如今,华阳湖碧道建设基本完成,已建成水上游船通道35公里,岸上慢行通道71公里,升级打造马滘河湿地植物展示园、碧道创意稻田画、观景平台、亲水栈道等一批景观节点,周边同步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构筑连片生态空间,再现岭南田园水乡风貌,实现从“与水对抗”到“与水共存”、从“水岸防护”到“水岸体验”,打造了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亲水生活圈。

从华阳湖碧道来看,万里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突出“水碧岸美”。整治河道水网,使绿道与碧道并行,形成交相呼应的生态廊道,满足人民对优美水生态环境的需求。

▲万里碧道同沙段已建成

因地制宜构建特色碧道

沿着碧道慢行,对于运动爱好者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细心的市民群众还会发现,碧道与绿道还有不少区别。在色彩方面,绿道的步行道以灰色系为主、慢跑道以蓝色系为主、自行车道以红色系为主;但是,碧道的步行道和单车道的颜色是蓝色,跑道则是红色的。

碧道,核心就是碧水的“水”字,强调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而绿道通常就是为方便人们绿色出行而修建的专用道路,显然,碧道的内涵和层次都更高一些,绿道可以包含在碧道之中。

为此,东莞制定碧道建设任务清单,逐步将主要河流打造成“碧水畅流、江河安澜”的安全行洪通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廊道,留住乡愁、共享健康的文化休闲漫道,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在巩固水资源保障、水污染防治和防洪减灾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推进水生态保护不修复、景观不游憩系统建设。

根据碧道建设任务清单,东莞将围绕东江干流、东江北干流、东江南支流及三角洲网河流域、茅洲河流域、石马河流域、东引运河一寒溪河流域、挂影洲围中心涌流域等五大流域,因地制宜,着力构建特色碧道。

▲12日,市河长办召开全市碧道规划建设培训会

其中,东江干流将成为豪迈东江生态长廊,以潼湖镇永平村市场北侧至与东江南支流交汇处,途径东莞市北部的石龙镇、石排镇、企石镇、桥头镇,碧道全长约32.7公里。东江作为粤港地区重要的供水源地,在重点保护水源地及主要供水通道的生态环境,加强民众对东江生态保护意识的前提下,通过滨江游憩系统完善的构建以及赏江平台的建设,为人们展现东江豪迈的大江大河风光。

东江北干流为古代水路航运的重要线路,位于东莞市中心组团和西北组团,包括石龙、石碣、高埗、中堂、麻涌。现今它是东莞的水源保护区段,是承载着东莞生态涵养作用的区段,将挖掘沿线水运历史、渡口文化,打造黄金水道经济走廊,重塑东江北干流曾经的热闹与繁华。

东江南支流的主题特色为水乡风情人文画廊,将依托东莞历史文化节点及未来创新节点,衔接东莞市三江六岸,打造一条感知东莞底蕴的时间长廊;构建独立、安全、连续、体验好的游憩体系,建立一条最能体验莞粹风貌的慢行径;结合多类型的生态空间,形成一条蓝绿结合的生态长廊。

位于莞深交界的茅洲河碧道,将通过空间品质的提升和周边片区的功能复合利用,构建绿色莞深产业连廊,带动周边低效工业用地转型为以绿色发展为目标的高新产业空间,激发莞深两地文化及产业互动,茅洲河碧道也将成为两地碧水蓝天的新名片。

石马河流域的主题特色为饮水思源山水画廊,将依托当年引水设施及沿线山水风貌.串联沿线历史人文、特色乡村资源,形成一条集名江、名城、名湖、名山、名村于一体的滨水复合旅游线路,延伸旅游产业链,推动地方发展绿色生态旅游。

在东引运河-寒溪水流域构建魅力城镇宜居趣廊,这里主要是河流与湖库资源结合的地区,串联多个镇街。结合资源点丰富的优势,打造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的自然生态场所,同时以东引运河、黄沙河、仁和水等凸显城镇生活的主要水系,共同构建魅力城镇休闲趣廊,打造东莞中部人口热力最为活跃的地区。

以水为带,因地制宜,致力创新。碧道建设完成后,将形成“通山、达海、下水、进城、入村”的游憩网络。在步行道、跑步道、骑行道上,或健走,或骑行,享受着舒适的晚风,欣赏着夜幕下的美景,让市民群众切实享受生态环境好转带来的“红利”。

文字:周桂清

摄影:周桂清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