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专家热议东莞市政府“一号文”聚焦“打造新动能”
i东莞 2021-03-01 09:07:04

2月25日,东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1年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加快打造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今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聚焦“打造新动能”,是市委市政府更加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出台的兼具集成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的政策文件。“一号文”提出,打造产业、企业、科技、投资、市场、平台六大新动能。

东莞加快打造新动能有何重要意义?打造新动能体系的重点是什么?本期“三人行”邀请广州市社科院党组副书记、经济学研究员朱名宏,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一同探讨。

广州市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朱名宏:新动能意味着新高度、新领域、新发展,东莞聚焦“打造新动能”实际上先走了一步,赢得了竞争的主动权,是切合东莞长远发展的精心谋篇。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东莞打造上市企业总部基地,要在营商便利化等方面向一线城市看齐。要出台政策,推动本土企业之间的互动,包括围绕产业链的优化和提升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人才是第一资源,产业、企业、科技、投资、市场、平台都离不开人才。东莞想要持续发展,首要解决的是如何培养人才、引入人才、安置人才、留住人才的问题。

打造新动能是东莞必经之路

记者:东莞连续多年以市政府“一号文”的形式,向社会阐明政策导向和中心工作,如2018年的“美丽东莞”、2019年的“拓空间”、2020年的“一号文两攻坚”等。今年“一号文”聚焦“打造新动能”有何重要意义?

朱名宏:今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聚焦“打造新动能”这一主题,是东莞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为寻求持续发展产生的新思路,既立足于东莞经济发展的实际特点,也结合了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形势;既是东莞做好“十四五”开局的重要举措,也是东莞布局新发展格局的重大谋划。当前,东莞不是简单追求经济量的增长,而是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这需要新动能的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东莞做出更重大的贡献,需要新的增长极引领。新动能意味着新高度、新领域、新发展,东莞聚焦“打造新动能”实际上先走了一步,赢得了竞争的主动权,是切合东莞长远发展的精心谋篇。

林江:今年东莞聚焦“打造新动能”这一主题,我认为有以下原因:一是东莞作为加工制造业中心,向先进制造业中心升级,需要新的动力;二是东莞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需要传统经济存量的优化和升级、新经济和新产业的不断孵化和催生;三是推动东莞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来源于土地以及与土地相关的房地产租赁等活动,显然在新形势下这种传统动力已经难以为继,需要凝聚东莞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宋清辉:2021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推出了16条政策干货。当前东莞产业发展急需创新驱动转型,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实力,结合一线城市发展经验来看,发展新动能是实现东莞产业转型的必经之路。

结合东莞企业发展实际,也迫切需要通过寻找、探索、引入、创造新的动能,打好数字化、智能化等生产基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打造优质东莞产品、展现东莞质量、发出东莞声音。此外,在后疫情时代、中美贸易形势不明朗等情况下,传统制造业生产模式会拖累企业、产业甚至是区域经济的发展,新动能的引入将协助企业进一步扩展视野、开拓市场、提速增长。

六大新动能,缺一不可

记者: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提出,将聚焦打造产业、企业、科技、投资、市场、平台六大新动能。结合东莞实际发展情况,您认为这六大新动能中哪个最重要?东莞要想持续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朱名宏:六大新动能都非常重要,是东莞全面发展和支撑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考虑东莞目前实际情况,个人认为科技创新是对东莞起到革命性作用、能产生加速度使东莞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因素。当前,东莞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但几个方面仍需要注意。首先是要聚焦,在不具备面面俱到的能力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哪些领域需要更大力度的发展和突破,聚焦部分重要行业和领域,有选择地投入。其次,如何形成有效的创新发展模式、科技人才如何聚集、科技成果如何实现产业化,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努力。

要获得新的发展动能,东莞目前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城市更新。打造新动能获得高速发展,首先需要城市更新跟上步伐,打造新产业、强企业的发展空间。其次是改造经济结构,培育支柱产业。东莞制造业发达,经济繁荣,但企业多而不强。再者是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市场活力是东莞的优势,东莞政策灵活,但营商环境的打造也需要更多刚性内容,如何把灵活跟刚性结合,做好引导很重要。最后是要紧跟国内外发展态势。

林江:我认为六大新动能之中,企业和市场同等重要。市场是东莞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弄清楚我们要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才能满足包括东莞消费者在内的市场的需要,无论这种需要是来自人工智能还是5G技术背景下的无人驾驶,都需要以市场需求作为支撑。在市场需求明确了以后,是否拥有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企业就成为了关键。有了企业和市场,才有机会形成产业。由此可见,东莞要想持续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市场和企业的问题。

宋清辉:六大新动能缺一不可,并没有孰重孰轻之分,如同产业链一样,一旦有环节缺失,其设计的生产和消费环节便会停滞。若是一定要排列,哪个新动能与人才之间的关系最紧密,哪个新动能就最重要。东莞要向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人才,二是人才在发展之中的创新。

人才是第一资源,产业、企业、科技、投资、市场、平台都离不开人才,拥有什么样的人才资源,将决定东莞未来的发展。因此,东莞想要持续发展,首要解决的是如何培养人才、引入人才、安置人才、留住人才的问题。一是以松山湖科学城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为孵化基地,培养一批专业型、科技型高端人才;二是以本土高端企业为主导,吸引一批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三是以综合配套、住房、学校、医院等为保障,解决人才在东莞的衣食住行等需求;四是以奖励政策、激励措施等为辅助,留住人才。

壮大资本市场“东莞板块”

记者:此次“一号文”的一大亮点,即提出开展企业上市发展三年行动,研究设立上市企业总部基地、产业集聚区,力争实现园区、镇街三年内上市企业全面“破零”。在东莞设立上市企业总部基地、产业集聚区方面,有哪些建议?

林江:东莞本土成长起来的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不多,有多方面的原因。东莞本土企业较少生产自身品牌的产品,多数是为其他龙头企业代工零部件,因此即使是上市公司,也是以“隐形冠军”为主,较难成为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之间也较少开展业务合作,因此较难形成资本市场的“东莞板块”。

东莞要想真正成为上市企业总部基地和产业集聚区,我建议要在营商便利化等方面向一线城市看齐。市政府要出台政策,推动本土企业之间的互动,包括围绕产业链的优化和提升,进行企业之间的收购和兼并,让东莞的企业真正做大做强。充分借助湾区城市群和都市带融合发展的契机,让东莞企业更好地服务深圳和广州两个湾区核心城市,从中为东莞企业寻找良好的发展机会,并在此过程中做大做强。

朱名宏:东莞的企业呈现“星星多、月亮少”的状态,缺乏行业龙头企业。如何破解这个问题,我觉得要做到严规划、明引导、优服务。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的顶层设计和规划,但我个人认为三年、五年规划还是周期偏短了,东莞需要更专业、周期更长的大方向引领。大方向要有,更细节的内容也要有,例如设立上市企业总部基地、产业集聚区,到底如何布局、如何形成配套、如何做好服务保障,都需要更精细地明确引导。

宋清辉:东莞近年的产业链配套已逐步完善,但成功上市的企业不算多,原因大致可归为两种情况。一是企业实际控制人认为没有上市需求。东莞制造业的发展有着较为雄厚的根基,多年的发展已使企业有较为稳定的经营、盈利状况。而企业上市需要遵循上市的要求,会对企业的后续成长造成较大压力。二是企业不具备上市条件。虽然东莞逐步从传统的中低端制造业向新型产业转型,但是自主品牌的产业能力以及盈利状况还得不到市场的充分认可。通过打造东莞新动能,有望继续扭转当前这种局面,培育出知名的本土龙头企业,吸引更多的投资目光。

在东莞设立上市企业总部基地,对东莞意义重大。上市公司数量越多,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将增强,对人才、技术以及资金的引进都有着积极作用。而在产业聚集区方面,我认为需要大力发展、培育,各路产业都有“抱团”的必要。一方面可以建立相同及相似产业的集聚区,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和良性竞争;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产业链集聚区,便于产业整体协同、提升效率。

文字:向连 张帅

编辑:黄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