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启动建设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支持政策都在这里了!
i东莞 2021-02-26 10:30:02

26日上午,东莞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动员会召开。

为加快打造发展新动能,破解全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立柱不够、缺少龙头大项目等问题,推动东莞高质量迈入万亿GDP俱乐部,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东莞市委市政府集中力量、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并形成《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会议对《实施方案》及支持基地发展的“1+N”政策体系进行了解读。

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3个在松山湖

《实施方案》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积极对接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按照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创建要求,突出产城融合发展、绿色智慧方向、特色创新集聚、新型产业生态、示范引领发展等发展理念,集中连片土地,聚焦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一年起好步、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为目标,拓展优化产业空间,促进优质资源要素集聚,打造一批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筑支撑未来发展的新动能。

根据《实施方案》,我市首批规划布局建设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选址松山湖三角地及台湾科技园部分,总规划面积2489亩,约1.66平方公里。立足国家级高新区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等产业。

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选址松山湖东部工业园,总规划面积9236亩,约6.16平方公里。依靠强大的精密制造配套能力,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含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产业。面向智能终端、物联网等应用领域,大力引进先进封装测试、模拟芯片设计、芯片制造项目,建设东莞集成电路专业园区。

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选址松山湖东部工业园。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强大的科研与成果转化能力,大力发展新型显示、第三代半导体等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材料,打造新型半导体材料和电子新材料集聚区。

东莞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产业基地,选址水乡功能区,总规划面积21000亩,约14平方公里。突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积极对接广州经济开发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开展产业和技术合作,重点围绕5G产业、工业互联网,大力建设5G基础设施,积极开展5G技术应用场景试验,打造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聚集区。

东莞水乡新能源产业基地,选址水乡功能区,总规划面积3000亩,约2平方公里。聚焦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推动分布式电源、储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推进氢能源汽车和能源存储、转运、灌装技术的研发生产,探索智能网联和氢能源汽车的多维度、深层次融合发展。

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选址临深片区塘厦镇,总规划面积29676亩,约19.78平方公里。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移转化,促进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方向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发展新一代通信设备、新型网络、手机与新型智能终端、半导体元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推动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选址谢岗镇,总规划面积26420亩,约17.61平方公里。以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及新材料产业为主导,促进三大战略型产业协调支撑,实现区域高效、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产业新高地。整合优质生产性服务,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医疗器材机器人、5G装备制造、高端装备基础材料、前沿新材料等产业。



成立总指挥部强力统筹推进建设

按照“一年起好步、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要求,2021 年,启动首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

到 2023 年,产业平台、设施及环境基本完善,支撑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硬条件与软环境体系不断完善,5G、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集聚一批新兴产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科创板”创新型企业,初步形成全局统筹、特色突出、分工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带动全市打造高质量的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到 2025 年,形成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科研成果转化及承接能力增强,形成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力争培育出一批世界顶尖创新型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领域取得突破,力争建成若干极具潜力的产业集群。

为全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市委市政府搭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由市长任总指挥,有关市领导分别担任各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强力统筹推进基地建设工作。

构建“1+N”政策体系支持基地建设

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东莞正构建“1+N”政策体系。有关政策将分期分批、动态推出。

其中:“1”是《关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支持产业基地建设的总体政策。“N”包括7大产业基地具体扶持政策以及基金、土地、人才、考评、管理等专项配套政策。

会议对《若干措施》进行了解读。

《若干措施》在起草思路上,针对基地发展方向与重点,围绕三个原则进行起草。一是打造政策高地,对标国内先进城市及其他同体量城市相关政策,确保创新力度、奖补标准在全国同领域中具有招商引资竞争力。二是打造改革特区,以改革的思维和办法推动产业集聚,不仅聚焦资金奖补和政策优惠,也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发挥撬动作用,赋予基地改革先行先试的使命。三是打造服务专区,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需要,聚焦政策、空间、基金、服务、机制,做到精准发力,为优质企业落地成长提供专属定制服务。

构建规模2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体系

《若干措施》分为5大部分,20条政策,主要分为五类措施。

一是改革类措施。主要在资源倾斜、空间拓展、国企参与上发力,提高基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承载力。资源倾斜方面,明确统筹用好市一级资源,支持基地率先改革突破,将土地、林地、能耗、排放等指标优先保障基地内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大工程和项目需求。优先在基地内布局市一级重大公共服务设施,给予基地内基础设施项目更多专项债份额。空间拓展方面,支持各基地通过调整、整理、腾挪、拆旧复垦和异地购买等方式,推动用地资源向基地集中,形成连片可开发建设用地。国企参与方面,支持国有企业投入更多资源参与基地建设,在基础设施、低成本空间、项目投融资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新增类措施。主要在产业基金、企业和人才引进、企业发展壮大等方面,提高基地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产业基金方面,构建规模2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体系,重点支持优质新兴产业项目落户基地集聚发展。企业和人才引进方面,对优质企业、高端人才实施3年两个100%奖励,支持配建人才安居房。企业发展壮大方面,实施企业上规模奖励,激励企业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支持企业并购发展,按并购标的额5%给予补助。

三是加码类措施。主要从关键技术、首创首用、先进装备上加大支持的力度,提高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新上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技术方面,实行产业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制度,给予技术研发费用资助。首创首用方面,鼓励研发行业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开发首版次软件、研发创新药及新型医疗器械以及相关创新产品在东莞率先推广应用。先进装备方面,鼓励引进符合基地重点发展方向的关键设备,推动企业提升生产技术水平。

四是机制类措施。主要从强化统筹、集中资源、聚焦薄弱环节等方面,完善各项保障机制。强化统筹方面,全面推行“一名市领导挂帅、一个工作专班、一份产业规划、一套支持政策、一张招商地图、一项配套基金、一项督查机制”的“七个一”工作机制。强链补链方面,全面推行“链长制”,重点围绕平台、企业、项目等关键支撑,加快延伸补齐壮大产业链条,全力推进基地主导新兴产业加快集聚。引导激励方面,建立“共性+个性”相结合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促进各基地差异化协同发展。集中资源方面,对引领发展方向、具有先发优势、填补国内省内空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类项目,以及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和产业公共服务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定制化支持。设立投资决策咨询委员会,为项目准入、奖补等提供决策参考。

五是服务类措施。主要从项目落地、企业服务等方面,为优质企业落地、成长提高关键环节服务质量,提升各基地的营商环境。快速落地方面,简化审批程序,优化供地评估流程,试点探索“一窗受理+开工建设”模式。企业服务方面,配备高水平运营团队,围绕企业项目引入各环节,提供代办、咨询、检测、金融等全方位贴心服务。

扶持力度前所未有

《若干措施》紧紧把握产业基地发展总体目标,围绕改革创新点、产业关键点、企业需求点,把最新的改革措施、最大的支持力度、最优的保障服务配给产业基地。

一是改革措施全市先行。提出试点“标准地”改革。建立对投资项目审批过程中涉及的有关能评、环评等十多类评估事项进行统一评估的工作机制,推进产业项目用地审批改革,试行“带设计方案”出让制度,前置完成设计方案编制和审查,并纳入土地出让文件。强化空间整合提升,更大力度支持基地范围内镇村工业园改造,开通“工改M1”审批绿色通道,“工改 M1”高标准厂房和工业大厦项目可按幢、层等为基本单元进行分割转让(现售)。建设低成本空间,支持市属国有、镇属集体企业等在国有出让用地上开发建设高标准厂房和洁净车间,以“成本+适当利润”方式,对入驻高成长和上市后备企业按幢、层等为基本单元进行分割转让(现售)。

二是扶持力度前所未有。提出对新引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目录中的优质企业,连续三年按当年地方经济贡献的100%给予奖励;对进驻基地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按其当年度所缴纳工薪收入个人所得税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个人所得税市留成部分的最高按100%标准奖励个人。构建规模2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体系,完善基金运作方式,引导基金更有效地投向新兴产业和初创企业,企业上规模奖励最高额度提高至500万元,支持企业并购补助最高额度提高至2000万元,先进装备补助最高额度提高至3000万元等等。

三是服务保障全市最优。为优质企业落地、成长提供最优配套服务,提出完善服务体系,大力引入高水平运营团队,完善创新创业、知识产权、市场营销、检验检测等配套服务。建立“首谈负责制”以及项目包落地机制,实行“首谈”对接部门一跟到底,形成闭环。建立企业金融对接人制度,实行“一企一队”服务工作机制。优先在基地内布局市一级重大公共服务设施,给予基础设施项目更多专项债支持。支持各基地为进驻企业配套建设人才安居房。

会议特别指出,上述政策中关于200亿元产业基金、定制化支持等,全市各镇街、园区都适用。对各镇街引进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特别重大的或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可按“一事一议”方式享受上述政策支持。

文字:林朝丰

摄影:程永强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