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旗峰雅韵|​追忆东莞烟花炮竹产业繁盛过往:破雾穿云称日月,鲜花万卷号霓裳
i东莞 2021-01-17 21:05:44

(东莞烟花绽放莞邑大地)

提及东莞,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其发达的制造业,但而今已鲜有人提起,东莞曾经还是享誉国内外的“烟花爆竹之乡”——

东莞烟花炮竹产业,约在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前后兴起,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东莞出产的烟花炮竹,以其款式多样、工艺精湛、质量优良、风格独特著称,同时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特色,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

根据记载,1953年英国女王加冕举行大典,曾经重金礼聘东莞师傅陈兰芳到伦敦燃放烟花;1986年,东莞烟花在加拿大国际焰火节比赛中夺得金奖;东莞烟花炮竹厂1987年制作的“仙女牌全红长串礼炮”,全长3988米,以历时6小时44分的燃放时间被誉为世界之最,曾被列入“健力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烟花炮竹生产和加工在东莞基本上“偃旗息鼓”,对于正处在日新月异变化中的东莞而言,这份特殊的产业已成为一段遥远的回忆。

“炮竹之乡”早有起步

东莞位于珠江三角洲东部,东邻惠阳、南连宝安、西毗番禺、北接广州、增城、博罗,广深铁路贯穿境内,太平轮渡直达香港、澳门,水陆交通便利,商品经济发达,素有“烟花炮竹之乡”美称。

东莞烟花炮竹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据《东莞烟花炮竹志》记载,国际焰火公会历史研究员倪理诺教授曾两次到东莞研究考证,“东莞烟花炮竹在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前后兴起,迄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而东莞的万江洲、金鳌洲、脉沥洲,则是东莞烟花炮竹的发祥地,每逢农历四月十三日洞宾诞、六月十三日天后诞和八月十五中秋节,沿万江洲、脉沥洲东江两岸,搭起烟火棚架,白天竞放炮头,晚上燃放“望灯”、“仕林祭塔”、“鸦雀巢”等架上烟花,还会演出“状元游街”、“文王访贤”、“三英战吕布”、“貂蝉拜月”、“夜战马超”等烟花戏,观者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清代中叶繁盛发展

东莞烟花炮竹产业至清代中叶进入全盛时期,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据宣统《东莞县志》记载:“炮竹出邑城,大者名茶炮,次名江炮,小者以药线连辍名串炮,大小相间名间子炮。邑中工作凡万余人,制成销售四远及外洋,为工艺出产一大宗”;“烟花出邑城及万家租,寮步各乡亦业炮竹者,为之种类甚颗,其最特色者珠箭,高穿云表;次为朗月,腾耀天心,四远购买,并请工人为之燃放”。

当时清朝海禁开放,东莞烟花炮竹的销售范围,从过去的印度、日本、朝鲜、伊朗及东南亚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缅甸等地,逐渐扩大到欧洲、美洲、澳洲、非洲等各大洲,遍及五洲四海。

那么,当时销售到国外的东莞烟花炮竹到底有多少呢?据《东莞烟花炮竹志》记载,据不完全统计,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东莞炮竹的出口额为“一百余万两白银”。这一时期,专营出口业务的有罗常泰、谦隆、黄佑记等炮竹庄;到1918年后,东莞烟花炮竹生产作坊已从之前的二百多家发展到四百多家;民国十九年(1930年),东莞烟花炮竹发展至鼎盛时期,单莞城镇就有三十多家炮竹庄,较大商号有张大益(老板张伯先)、 陈大益(陈畏三)、广其昌(张绍芝)、 公信祥(胡省三)、广怡昌(陈兰芳)、广恒昌(黄洪森)、广兴昌(张锡霖)、罗华泰(罗湖、罗志)、居然(尹毓初)、广源来(冯梅初)、东信祥(张鹤亭),以及黄葵记、周锦裕、祁福来、尹和合、福聚、德昌、祁福全、本心等。

万江走出“炮竹大王”

民国时期,东莞烟花炮竹工艺技术有了较大飞跃,从“黑火药”改用“白火药”,生产“电光炮”,烟花除悬于架上燃放的“七彩莲灯”、“玲珑宝塔”、“万朵花楼”等款式外,还有“满天星”、“万花筒”、“明烛”等小型烟花,倍受市场欢迎,“每年出口总额达一千万两白银,国内销售量也大幅度增长”。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是由陈兰芳兴办的陈泰记、广怡昌炮竹庄。

记者从《东莞烟花炮竹志》上了解到,东莞万江人陈兰芳,通过多年发展,将其在莞城的烟花炮竹产业逐渐延伸至香港,其“在九龙马头角北帝街70号设立了一个千人工厂,垄断了整个香港的炮竹行业。1929年中秋节,陈兰芳以香港绅士的身份,请准港英当局在太白酒家广场大放烟花,招徕各国人士参观,震撼全港”。

据称,195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加冕大典,特别重金邀请陈兰芳到伦敦燃放东莞烟花,并演出“貂蝉拜月”“三英战吕布”等烟花戏。从此,陈兰芳被人誉为“炮竹大王”。 

此外,1938年荣声公司经理胡庸,被悉尼当局聘请为澳大利亚建国150周年庆典大放烟花,博得高度赞扬。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伪政权严禁民间火药生产,东莞烟花炮竹全部停产。抗战胜利后迅速恢复,有佑荣、伟业、南洋、兄弟、中国等二十八家烟花炮竹庄,还有陈时记、陈泰记、张合益等112 家小作坊,“从1946年到1949年,东莞烟花炮竹年均产量达20万余箱,总值700万港元,1948年出口总额达千万港元”。


莞邑经济重要支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后,东莞烟花炮竹1955年恢复外销。

据《东莞历史文化名城》一书记载,“1950年至1955年,东莞私营烟花炮竹厂有佑荣、中国、罗华泰、张冠英等16家,共有职工1203人,年产量1.44万箱,总值27.80万元。1956年对烟花炮竹业实行公私合营,16家公私合营厂合并成为地方国营东莞炮竹厂,1957年职工发展到1000多人,厂外加工户1550多人,年总产量2.96万箱,总值131.74万元。1957年至1966年,在我国开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东莞烟花炮竹生产得到发展,有烟花炮竹厂11家,职工3374人,厂外加工户6810人,年产量12.82万箱,总值1762.49万元。文革十年,东莞烟花炮竹业时有进退”。

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两国关系改善,我国在国际交往中开创崭新局面,在对美贸易发展的背景下,烟花炮竹出口需求日增,莞城、太平、厚街三镇区先后兴办三家烟花炮竹厂。1976年的数据显示,其时“东莞有烟花炮竹厂32家,职工604人,厂外加工户21776人,年产53.81万箱,总值5224.29万元”。

(东莞炮竹厂,文献资料图)

1977年后,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东莞建立烟花炮竹研究所、实验厂,莞城镇兴办专业砂炮厂,石龙镇也办起专业炮竹厂,同时为支援老区建设,又办起大岭山烟花炮竹厂。至此,当时东莞镇区大型烟花炮竹厂达到12家,成为东莞烟花炮竹业的出口骨干单位。同时为适应国内市场需要,一些镇区也办起了以内销为主的烟花炮竹厂,其中包括横沥炮竹厂、望牛墩烟花炮竹厂、道滘炮竹厂、石排烟花炮竹厂、大朗炮竹厂、寮步烟花炮竹厂、黄江炮竹厂、谢岗烟花炮竹厂、沙田烟花炮竹厂等9家。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烟花炮竹在国内市场需求急剧增加,东莞烟花炮竹产业进入黄金时代——不少乡村都兴办烟花炮竹厂,过去一些为大厂协作服务的乡办村办加工站也纷纷独立成厂,“到1987年底,全市烟花炮竹厂161家,职工18923人,厂外加工户36693人,年产量228.59万箱,总值21194.70万元,出口总量为119.26万箱,创汇达3018.37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炮竹烟花以322万美元的总额位居东莞出口商品榜首,足足高出第二名一倍多,在当时东莞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气势磅礴别有匠心

据详尽记录,东莞炮竹“有单响小炮、中炮、大炮、串炮、趸庄炮、排庄炮、长串礼炮、冲天双响炮等20多个品种,燃放后纸碎为鲜艳的绒茸,五彩缤纷满地红,深受群众喜爱”。

其中,按燃放效果和制造工艺分类,大致有高空礼花、小礼花、火箭、喷花、吐珠、旋转烟花、线香烟花、玩具烟花等八大类。规格繁多,大、中型烟花除一般的灿烂焰火奇景外,还有“台上烟花”“表演烟花”等,燃放效果能分别反映出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及各种人物、花卉、鸟兽、轮船、飞机等,形象生动造型别致。

(石龙烟花厂 ,东莞日报资料图)

小型烟花,则有凌空的、水上的、地面的、钉架的、手持的多种形式。如高空礼花弹,为一种球体大型烟花,燃放时用钢管发射器发射,在200至 300米高空时,“炮声雄亮,远近可闻,上升宛如火龙直插云霄,在高空爆散出各种火焰”,其中包括“春回大地”的“雪里红梅”、“春花怒放”、“百花争艳”;“银河落九天”的“瀑布飞濂”;“群星闪烁”的“翠绿闪闪”;“田园风光”的“蝉鸣荔熟”、“鱼游戏水”;“遨游太空”的“金龙银龙”;“轻歌曼舞”的“彩凌飞舞”等等形态——可谓万紫千红、绚丽多彩、气势磅礴、瑰丽奇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享受。

上佳品质蜚声海外

很长一段时间,东莞烟花炮竹在数量、质量、效果等各个方面,都位列全国同行榜首。国庆典礼及其他节日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不争相订购东莞礼花,国外不少国家和地区在重大庆典活动中,也屡屡邀请东莞派出烟花师傅现场表演。

(东莞市传统烟花荣获第二节国际焰火比赛第一名庆祝大会,文献资料图)

据记载,1987年6月,东莞烟花炮竹厂应澳门旅游有限公司邀请,为庆祝太白度假村成立一周年及凯悦酒店总经理会议召开,特燃放烟花炮竹志庆:“东莞烟花炮竹厂制作的‘仙女牌全红长串礼炮’,全长3988米,含有600公斤火药的278.8万个炮竹连结在一起,燃放这条礼炮的架设路线,以澳门新口岸总统酒店为起点,沿澳凼大桥越过海面直达凯悦酒店,历时6小时44分,鞭炮轰鸣,红花飞舞,蔚为壮观,沿途吸引数万市民围观”。

另外,根据1986年《东莞市报》上记载,1986年5月21日至6月19日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焰火节比赛中,东莞市烟花炮竹厂夺取传统烟花第一名,获得朱庇特金像奖。评委会对东莞烟花的评价是“绚丽多姿的产品、风格独特的编排,准确无误的施放”,为此国家轻工部特意通报嘉奖,并批准东莞市烟花炮竹厂发放奖金两万元奖励有功人员,而这笔奖金“也经国家财政部批准,免缴奖金税”。

虽然有着400多年灿烂历史的东莞烟花炮竹产业,而今已经成为过去,但它曾经绚丽绽放的绝美画面,依然是东莞经济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笔财富,同时也留存在东莞人美好的记忆深处。


(烟花炮竹产业承载东莞文化璀璨历史)

主要参考资料:1.宣统《东莞县志》; 2.《东莞历史文化名城》;3.《东莞烟花炮竹志》



监制:张树坚

顾问:李炳球

策划:雷石鹏 张洪波 何杰

统筹:刘爱琳 龙小晖

文字:廖杏子(整理)

图片:陈锦波(除署名外)

出品:都市新闻部

编辑:王晨征


编辑:王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