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⑦|莞城中心小学:以春节主题探索非遗传习 用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实践
i东莞 2020-12-22 20:58:32

在“非遗在校园”的活动中,莞城中心小学的方式独具一格。该校并非只以一个非遗项目开展,而是以“春节文化”为主题,将多个非遗项目、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融为一体,形成以“以任务驱动形式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实践”的非遗传习模式,从而将学生的非遗探索学习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在非遗的实践和体验中提高综合素养。

具体而言,莞城中心小学每年寒假以“新年习俗”为主题,六个年级分别从春节的礼仪、传说、装饰、食物、活动、春联6个方向进行自主探究,并以视频、小报、手工作品等形式在校园内进行成果展示。同时,各班级结合元宵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做汤圆、舞醒狮、舞龙等,进一步了解春节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民族自信。

该课程已开展3年,参与学生人数累计约6000人次,其《关于春节文化的探究》更是获评东莞市“非遗”进校园十大示范性案例,该校成为东莞市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

将 “非遗”融于春节文化中

据莞城中心小学梁焕英副校长介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春节的文化、习俗,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该校通过开展探究春节文化的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将 “非遗”融于春节文化体验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各年级均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操作性、实践性、跨学科融合的课程,将学生的非遗探索学习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将劳动教育融于“非遗”体验中,感受“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

据梁焕英副校长介绍,该校从一到六年级的非遗课程分别以礼仪、传说、装饰、食物、活动、春联六个春节主题。一年级的“春节礼仪”探究重在体验和记录,让学生以视频的形式记录自己拜年情况,同时完成一张创意照片;二年级的“春节传说”,重在材料搜集能力,让学生搜集有关春节的故事、传说,并用绘本的形式展示出来;三年级以上越来越注重动手能力。如三年级的“春节装饰”,有剪纸、插花、布置房间等内容;四年级的“春节食物”有制作与春节有关的小吃,并用图文视频展示食物的制作过程和背后文化习俗;五年级的“春节活动”则是创意花灯制作和春节活动报纸制作;六年级的“创意春联”则有搜集、编辑、创作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次课程或活动前,该校的校长会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科组的骨干老师,统筹规划、制作具体落实方案。每个年级的实践形式非常特别,均以任务驱动形式来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同时将成果在开学典礼或学校不同区域展示。

将 “非遗”融于多元课程中

除了每一个年级选取关于春节文化的不同内容进行探究外,为了让学生有跟多机会通过深度体验学习,了解春节文化,莞城中心小学还积极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比如积极开展研学活动,增加学生实地体验机会。“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东莞春节的传统小吃,我们编写了《莞邑小吃》的校本教材,邀请莞香楼经理来到我们学校作讲座,让孩子们了解糖环、油角、咸蛋散等小吃的制作。还和青旅合作,组织孩子们参观东莞饮食风俗博物馆,学做春节面点。” 陈丽华说。

比如,元宵佳节期间,学校会组织全校闹元宵活动,师生和家长一同做汤圆,还有舞狮、舞龙助兴。“这些舞狮、舞龙的孩子,他们在每个周五下午,在我们学校的课程超市选学《舞狮》课程,我们学校邀请非遗传承人--陈汝森老师来指导。”此外,“龙形拳”项目也进入学校的课程超市,学校邀请了东莞非遗龙形拳传承人简应球老师来指导。

再如,学校邀请了莞城文化服务中心的老师给学生开展了一系列非遗活动课程。老师们将非遗课程结合现代化元素加以创新,激发了学生学习以及探究非遗的热情,课程以岭南醒狮头为原型,以创意环保的方式制造醒狮头,以组合的方式让学生多动脑筋加入自己的创想,制造独一无二的醒狮头,以创意的方式传承“非遗”文化。

此外,在寒假,该校还会制作《巧手剪窗花》《创意灯笼》等微课,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寒假后,则搭建了大屏幕、展板、展台等展示孩子们的活动成果,校园的各个角落,洋溢着浓浓的春节文化。“这些活动的成功,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从策划到准备材料再到指导和宣传,他们都各有分工,全程参与,与全校师生一起探究春节文化,并在过程中感受浓浓的年味和亲情。” 陈丽华说。

将 “非遗”融于劳动教育中

现在的学生们大多数拥有正确的劳动观点,但是并不愿意花费时间在劳动上,也普遍存在不会劳动的现象。鉴于以上现状,近年来该校十分重视学生劳动教育,将“非遗”融于劳动教育体验中,以多种形式融合创新。如:学生通过有趣的手工创意方式,学习糖冬瓜、糖柚皮、糖莲藕、糖莲子、糖椰角等传统糖果制作技艺,让孩子们重新认识和感受我们老莞城甜蜜的回忆;通过制作一张创意照片、绘制绘本、剪纸、插花、布置房间、制作与春节有关的小吃,做创意花灯、“创意春联”等劳动体验的方式,传承文脉,感受“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

文字:沈汉炎

图片:采访对象供图 视频:沈汉炎

编辑: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