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昭通大决战丨产业做起来 百姓富起来
东莞时间网 2020-10-13 09:20:32

▲三江科技手机保护膜生产线已在昭通投产 全媒体记者 王子玺 摄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云南省昭通市,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而产业发展基础弱、规模小、效益低,更是制约东莞对口帮扶昭通6县(区)产业发展的症结所在。一直以来,传统的农畜业,管理粗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因缺少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对口帮扶县(区)群众增收困难,贫困程度深。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百姓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对于昭通而言,开对“药方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才能拔掉“穷根子”。

三年来,东莞对口帮扶昭通市的6县(区)紧紧围绕“发展产业脱贫”这个核心,因地制宜不断做大做强做精特色产业,让扶贫由“输血”变为“造血”,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目前,东莞对口帮扶昭通市6县(区)已有5个县区实现脱贫摘帽;昭通市15.99万未脱贫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104个未出列贫困村及镇雄县均达到出列和摘帽标准。

/ 立足地域实情 /

做强做精特色产业

金秋时节,巧家县马树镇朱家海子岭上一片热火朝天的兴旺景象。生猪养殖基地里,一批活力十足的“二师兄”争相出栏;山岭不远处的马树坝子一带,平坦的草莓基地,一顶顶崭新的白色小窝棚、一株株草莓庙铆足劲儿地长,展现出瑰丽产业画卷。

“种烟草,缺乏营销渠道和经营意识,赚的都是辛苦钱。”昭阳区永丰镇下荒冲村村民孔令康一家,是当地典型的种植户。一直以来,一家人的生计全靠19亩土地,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前,孔令康一家的土地里种植的全是烟草,一年下来,刚够一家人的生计。

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瞄准当地苹果种植的优势,联合昭阳区政府,引进了著名的苹果生产企业,运用现代化种植、管理、经营模式赋能当地“苹果经济”。精明的孔令康从政策中嗅出了机遇,他将15亩土地流转给基地后,一家人又返回了苹果种植基地务工,每人每月都能拿到2000多元的收入,一年下来,就能从苹果种植基地赚得10万余元。去年,孔令康拆掉住了近20年的老旧土坯房,重新建起了一幢3层的新房子。

记者走访发现,无论是昭阳苹果,还是巧家生猪,或是彝良天麻,这些当地特色的农产品一直都小有名气。遗憾的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前,这些特色产品一直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和完善的产销模式,无法将优势化为脱贫致富的胜势。

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始后,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与昭通携手,以东部先进市场经营理念为抓手,因地制宜,在各县(区)、乡、镇、村嵌入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引导各县区积极采取“龙头企业+基地+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探索出土地流转促财产性收入、园区就业促工资性收入、资金入股促转移性收入、果园托管促经营性收入、田间学艺促技能性收入等多项举措,带领当地建档立卡户和易地搬迁群众稳定增收致富。像孔令康这样的贫困农户,就是其中的典型。

/ 提质增效 /

打造特色产业“品牌”

找准了特色产业,还要在提质增效、打造精品上下功夫。

巧家县马树镇马树坝子一带,近万亩的草莓种植大棚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夏季草莓种植基地。村民告诉记者,每到夏季,草莓基地经常能吸引不少人前来采摘、品尝特有的夏季草莓。

草莓种植基地许多地方都有,为什么马树坝子一带的草莓会远近闻名呢?这就是巧家县草莓基地“品牌”的力量。

巧家县热区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朱元录介绍,从今年起,基地将配套建设草莓初、深加工基地,同时与东莞企业和国内高校专家携手研发、打造衍生品牌产品,进一步提升巧家草莓的附加值。此外,该基地还与东莞文化企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携手打造草莓文化节活动,增加品牌附加值。

除了巧家草莓基地外,昭阳区的苹果基地也有了新变化。今年7月,该基地每小时20吨的分选线,4万吨冷链物储全面建成,分拣包装和储藏运输能力大幅提升,不仅提高了苹果的经济效益,还有效地减少了损耗,基地的现代化配套愈加完善。在先进的种植技术、营销思维的“加持”下,昭阳的苹果不仅价格稳定,而且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有效地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

实际上,巧家县马树镇马树坝子夏季草莓种植基地和昭阳的苹果基地,仅是近两年来,东莞与昭通东西部扶贫协作中产业品牌打造的缩影。

为助力昭通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今年,东莞和昭通还携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立“消费扶贫昭通优质农副产品档案库”,创新实施在线带货促销,引导和鼓励东莞各部门、各镇街、各级工会、国有企业、大专院校等采取定向购买、工会福利购买等方式,采购、销售云南农副产品,用消费扶贫助力打通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 完善现代产业链 /

增强产业“造血”功能

“在昭通设厂,我们的单片手机膜利润可以达到0.3元~0.4元,在东莞设厂单片利润约为0.1元~0.2元,只要把昭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良率提高至珠三角员工的七成水平,成本优势就可以体现出来。”谈及为何愿意将东莞的工厂迁至昭通,昭通市三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三江科技”)董事长颜大平向记者这样表示。

三江科技由东莞市鸿帝鑫实业有限公司和东莞市中和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筹建,公司主要经营手机保护膜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我们原来在东莞有三间厂房,其中两间都整合搬迁到昭通。今年在昭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8000万元,预计投资首年销售额可以达到2.5亿元。我们也正在和昆明自贸区洽谈,打算依托云南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打开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颜大平对三江科技未来在昭通的发展充满信心。

三江科技是众多来昭投资的东莞企业的缩影。在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的协调与带动下,昭通本地用工成本低、用电成本低、工厂租金低的优势和东莞电子产业发达、订单网络丰富的优势进行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优势互补的经济循环链条。

东西部对口帮扶工作成效突显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带动昭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循环机制成为当前东莞扶贫协作工作重点之一。记者走访发现,依托东莞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和昭通低廉的成本优势,电子产业的梯度转移已成为莞昭两地开展扶贫协作的重要抓手,目前昭通市以电子代工类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亦已初现端倪。

/ 数读扶贫成绩单 /

2016-2020年,扶贫协作工作组共引导推动169个产业项目入驻昭通,实际投资超过20.06亿元。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冲击,昭通的产业项目招引仍逆势而上,实现新引进或增资产业项目46个,实际到位投资金额4.13亿元,新签协议投资产业项目39个,协议投资额113.59亿元。(全媒体记者 王子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