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手记│荒地如何引来“金凤凰”
i东莞 2020-07-17 17:09:22

东莞长安派驻翁源垻仔芙蓉村“第一书记”王国华

今天是7月13日,扶贫14个月了。长安一起来扶贫的扶友,聚了一下。人生有很多情谊,同学情、战友情,现在又多了一份扶友情。开车回来的路上,感人的音乐在CD中传来,我心起涟漪,想到这一年发生的故事,产业扶贫的各种不容易,我不仅潸然泪下。

车行驶到了芙蓉桥,我下了车,晚风中,我呼吸着芙蓉村的新鲜空气,望着夜幕中美丽的芙蓉村,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浮现在眼前。

芙蓉村隶属翁源县垻仔镇,是个小山村,村里有棵600多年遮天蔽日的大榕树,山清水秀而得名芙蓉村,是东莞市长安镇对口帮扶的省定贫困村。我是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因我姓王,扶友们都亲切的叫我“芙蓉王”。

芙蓉村2400多人,共840亩水田,大多是在外务工赚钱,美青企业没来前,好多田已经放荒了,或者两三百块钱每亩,或者免费给邻居亲戚耕种。看到这种情况以后,从去年5月开始,扶贫工作队和村委利用半年时间,将700多亩土地流转到村委,期间遇到不少困难,特别是正直全市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全市依法强制拆除泥砖房,春节前后又赶上新冠疫情,我们一边拆除泥砖房,一边抗击疫情,同时推进土地流转。

▲王国华和贫困户在田头(右二)

在农村工作,土地流转是最困难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关键在于土地流转。为了土地流转,村委干部是没有过大年的,村支书80多岁的老母亲住院,都忙的没时间去看望。刘副主任和美青为了量地,走坏了三双鞋。几位村干部在田里协调量地,天空突然打了霹雷,把雨伞打飞了,还好人没事。村民说,多亏是为了芙蓉村人的福祉啊。

我是独生子,老父亲70多岁了,生活在东北的老家,两年前患上食道癌,做了手术,身体大不如前。上次我请了10天年假,但因土地流转到了关键节点,不得已放弃了休假。迄今为止,已经一年多没有看望他了。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其他村都不相信土地流转成功,我们发动党员一起,居然搞成功了,并成功引进省农业龙头企业美青公司,建设700多亩的水果玉米和蔬菜项目。

土地流转后,美青公司每亩800块钱给村委,村委每亩800块钱给农户,现在农户每天80元请村民务工,工资日结。下一步以小时结算工资,或者记件结算工资。

目前这个700多亩的产业项目用工150多人,村里在家照顾老人小孩的、70岁以下有劳动能力,都来这个项目工作。村里劳动力不够,隔壁村的村民也来务工。现在,芙蓉村村民不仅有每亩地800元的流转收入,按每月最少工作10天计算,每人每年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直接带动44户贫困户脱贫,并积极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

有产业,不返贫。留下产业,就留下了永远不走的工作队。芙蓉村由“输血式”脱贫变为自身“造血式”脱贫。垻仔镇党委很重视这个项目,今年底,隔壁村和附近几个村也要土地流转,附近的梅村村民,拟签名已经达到了95%以上,美青公司和坝仔镇党委计划下一步发展田园综合体。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在长安、翁源的帮扶下,在坝仔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结合坝仔镇的兰香古韵、兰花艺术小镇的规划,芙蓉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扶贫路上,即不完美,仍砥砺前行,前方不见归处,同志仍需努力。一个产业不算好,我要好事逢双,再做个产业,让省定贫困村因我而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