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笔记|等荆楚大地阴霾散去,让我们用一辈子来拥抱
i东莞 2020-02-14 18:46:56

医院里,总是充满着“生死时速”,但这里也是见证人间真爱的地方。2020年的疫情,让人与人隔开很远,却让心更贴近了。阻隔病毒,但不隔绝爱。

就如汉口医院隔离病房里,一对耄耋老人双双感染新冠肺炎,87岁的老伯举着吊瓶也要走到老伴身边陪伴照顾。就如护士小妹妹进隔离病房前,总给大家的防护服上画卡通,让队员们带着一颗童心进病房与病毒作战……

远在千里之外,身在疫情中心,他们与家人不能拥抱,不能相聚,不能相见,还有太多的不能和不舍。队员忍不住说,“我想东莞了,想家了。”

那就等疫情过后,阴霾散去,让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拥抱吧。

【第一批队员进驻汉口医院】

田亮: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病房老人因为爱情成了网红,意外的“柚子小山”扫光下班疲累

2月13日,武汉的太阳特别好,阳光灿烂。

今天上的是8时至12时的班,最近刷爆抖音的《一对耄耋老人双双感染新冠肺炎,87岁的老伯伯举着吊瓶从隔壁病房来看83岁的老奶奶》视频,两位“主角”就住在我们的病房里。

这是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最好诠释。估计老人家也不会想到,自己八十多岁了,就这样因为爱情成了网红。

我是今天才知道,原来这段抖音视频是同病房的病友拍摄上传的。得知自己火了,这名老伯伯也觉得很开心,他自豪地说:“点击量很高的,还有记者专门采访我了。”老人家质朴的回答,一时间给病房里带来了欢声笑语。

今天下班回来,又收到大大的惊喜。刚刚到酒店门口,一座“柚子小山”映入眼帘,顿时大家都很兴奋,下班的疲累一扫而光,赶紧跟这座小山来个合影留念。

在这次抗击疫情战斗中,全国各地给湖北,给武汉补充生活物资的同时,更给了我们医疗队充分的保障。

投入这场战“疫”的,除了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有数不清的后勤人员在给我们提供各种医疗物资保障,还有数不清的各界热心人士在给我们提供各种生活物资保障。

真的,他们都很辛苦,我们要给他们点上一个大大的赞。抗疫有你们,何愁不胜!

张丽华: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学主任医师

“也许我们感动了很多人,但病人也在感动我们!”

△图为张丽华

2月13日上午,汉口医院上班,穿上的是雨衣性质的黄色防护服。这防护服密闭性非常好,一穿上就觉得憋气,不到两个小时已经汗流浃背。

一接班就有一个病人抢救无效。尽管沮丧,但日常工作还要继续。我特意去看了27床的老人,在新冠肺炎患病期间与病重老伴相濡以沫的老人。老人是我们病区27床的,床上老太太是U1床的。老人家是轻症,老太太是重症。刚开始没留意,他们是一家人。后来有护士发现,拍了下来。前几天重新分配床位,我们考虑调床位,把他们放在同一个病房。看着病房里的最美爱情,大家对老人都有着一种特别的关怀,特别的敬意。也许,我们的逆行感动了许多人,但病人也同样在感动着我们!

下班了,湿了的衣服干了,但是透着凉意。早上六点多吃的早餐,到这时的下午两点,个个都饿得肚子咕咕叫,都在想着早点回房间洗澡、吃饭。可在酒店门前一下车,就看到送来的物资堆满一地,塞了半条马路,瞬间快乐充斥人群。

这帮开朗、活泼、可爱的护士们马上欢喜雀跃地奔向这堆货物。有的拍下这些水果、陈皮,跟过节一样,一派欢欣喜庆的场景,大家原本在病房里阴郁的心情也一扫而光,凉意、饥饿忘得一干二净。

晚上,省队的姚队长,又给大家带来心灵鸡汤,又给大家带来抢红包的一片欢乐。我们这帮基本上由南方人组成的医疗队,纷纷想象着天气预报里说的明天的雪,带着对雪的期盼进入了梦乡……

王甘玉:市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护师

“在最冷的冬季里,留着最热的汗水”

2月13日,是我离开东莞支援武汉汉口医院的第21天。进隔离区前,小伙伴们照着往常一样,互相整理防护服。汕头中心医院的妹妹在我们每个人的防护服上画上可爱的卡通画,带着一颗童心,互相鼓励着开始了新的一天!

驰援武汉的日子,让我们见证了生命意志的顽强,也见证了病毒对脆弱生命的无情摧残。我们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每天至少工作4小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穿梭在病房里,在最冷的冬季里,留着最热的汗水。

为了节约防护服,我们基本不喝水;为了避免呼吸带来的护目镜模糊,影响工作效率,我们会尽量有意识控制呼吸;为了减少污染和工作的方便我们剪掉了秀发。

愿荆楚大地的阴霾早日散去,我想东莞了。

【第二批队员进驻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成蔚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师

对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抚,进舱工作需适应缺氧过程

2月13日上午8点,我正式进入被称为“生命之舱”的方舱医院工作。虽说进舱前,我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进行了大量的防护训练,模拟了方舱医院的工作流程,也提前到实地踩点,但真正踏上入舱的路时,还是会紧张,心跳加速。我告诉自己:要稳住。

方舱医院的投入使用,对于确诊患者应收尽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今天工作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基本是满负荷运作。这些患者主要以轻症为主,是由社区筛查核酸阳性后过来的,一般是有咳嗽、乏力、发烧等症状,也有没有明显症状的。

我们6名医生负责614位患者。我负责的B区有一百多名患者,又细分为B1、B2、B3、B4区,每个细分区域大概二三十张床。

病房里面一部分患者是比较焦虑的。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我敏锐地感觉到,方舱里面的患者,除了要对他们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还要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

有位大叔就是这样。他总觉得来方舱医院接受治疗和隔离不安全,感觉病情加重了,感到胸闷,反复提出想要去上级医院,想去住监护室。耐心跟他交谈,我了解到这名患者以前患有焦虑抑郁症,住进来的时候没有带治疗焦虑抑郁的药物,再加上妻子目前在金银潭医院住院,所以焦虑的情况比较严重。我跟这名病人细心解释,做好安抚工作,又积极协调病房提供治疗焦虑抑郁的药物。

舱里的病人都很尊重医生,言语间都流露出感激之情。他们很理解我们的辛苦,尽量不麻烦我们,有的还会尝试给我们寻求一些支援,他们的“贴心”让人心疼。

我所管的一名轻症患者,就跟自己单位联系,表示大概有400名健康青壮年,想过来武汉这边当志愿者尽一份力,让我们联系指挥中心看是否可行。

在方舱里工作,既考医疗专业技术,更考验体力。医生查房处理病人需要活动的空间很大,会消耗一定的体力。我们还需要适应缺氧的过程,会有一定的头部血管搏动感、心跳加速,自己要协调好说话的语速,控制好呼吸。我也正在慢慢适应着这个变化。

出了舱门,一层层的轻松,看到灿烂的阳光,觉得8小时的煎熬也不过如此,困难总是会过去的。回到酒店洗漱完,一条条阅读来自东莞“大后方”的留言,真的很感动。

“缺什么尽一切可能满足。”“注意防护、提醒休息。”……单位还给我们专门设立了舒缓压力小组,大家的关心让我感动,也给了我坚持下去、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我一定通过自己和战友们的共同努力,让舱内的患病同胞们早日康复出院。

彭丹:市东部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

打了鸡血随时冲入舱干活,物资缺发挥心灵手巧优势

2月13日,早上6点半起床。一起床就在广东省护理第一梯队看到了我期待已久的排班,顿时像打了鸡血,有种冲入舱内干活的冲动。

因为要上夜班,要提前做好很多准备工作,细致到出酒店门口的装备,回来路上的装备都是有严格要求。

我们还特意向第一批进舱战友取经:进舱前吃多吃东西保证体力,记得穿尿不湿,少说话不要消耗过多体力,舱内病人非常好相处,多点查房巡视病人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脖子不要左右两边偏移,容易暴露。

首批入舱队员反映,防护服写名字,字迹经常看不清。为了方便辨认,我们临时制作出带有东莞玉兰标志的东莞队入舱标号。

准备好用物,作为东莞队护理队员第一个入舱的,我一定要做好榜样。趁着还有时间,我又在房间里一遍又一遍练习穿脱防护服,让自己心里重复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告诉自己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动作要轻柔慢点。

我们对酒店房间的布局也进行了规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部分清洁区、完全清洁区。在房间重复模拟下班回来的步骤,进一个区域前进行七步洗手,告诉自己一定要练到滚瓜烂熟,成为惯性动作。

这次驰援武汉实在太匆忙,大家都忘记带桶,浸染穿回来的洗手衣。小伙伴临时想出个办法,用两个厚实的垃圾袋套住洗衣篮,话说就地取材,源源不断。实在太有才了,都是手巧的人儿。

希望我的手能够帮助到这里的病人,给他们带来温暖,带来健康。

全媒体记者 李春燕

医疗队供图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